樊堃副教授发表论文《最高法院和仲裁:中国》

image of scales of justice with Chinese flag at the background

2019年12月11日

翻译:Jayne He

 

       史密夫斐尔中国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CIBEL)中心成员樊堃副教授的研究论文《最高法院和仲裁:中国》日前被收录于《比利时仲裁评论》(b-Arbitra| Belgian Review of Arbitration)为纪念比利时仲裁调解中心(CEPANI)成立50周年的特刊中。

       该特刊在11月14日举行的CEPANI成立50周年仪式上发行,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学院Benoît Kohl教授和Field Fisher律师事务所合伙人Maxime Berlingin对该特刊进行了展示发言。来自全球多地的40余位仲裁领域顶尖专业人士参与撰写了收录于这本特刊的论文,内容涵盖与仲裁和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有关的各个方面。

       樊堃副教授在《最高法院和仲裁:中国》一文中分析了中国的司法体系及其各级法庭在处理仲裁相关案件时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文中,樊堃副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简称“最高院”)的多重功能,并指出最高院在中国仲裁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运用法律解释和发布指导性案例,最高院为下级法院对仲裁法的适用提供了重要指导,也填补了仲裁法的空缺。” 

       文中,樊堃副教授还谈到了中国司法体系中的报核制度,即若下级法院裁定仲裁协议无效或撤销或不予承认,该决定应一直上报到最高院进行审批。樊堃副教授认为,“ 这种中央化的报核制度可以降低地区保护主义和下级法院腐败的可能性,同时还可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仲裁机制的信心。此外,新的司法解释将原来只适用于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内部报告制度升级到报核制度, 也使得涉外和非涉外司法审查案件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并轨。”这对中国的国际仲裁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樊堃副教授还提到,最高院最新建立的“国际商事法庭”作为国际仲裁解决的“一站式平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高法院和仲裁:中国》全文可在SSRN下载。

       CEPANI于1969年成立,是比利时的主要仲裁中心。《比利时仲裁评论》是CEPANI发行的学术期刊,旨在加强关于仲裁领域最前沿问题的对话。